“孩子,犯错不怕,怕的是没担当。咱宋氏的人,得扛得起事!”她的话,让那个年轻员工泪流满面,从此工作格外认真努力。
精神的象征
赵金凤和她的小小办公室,逐渐成为了宋氏集团一道独特的风景线,一种精神的象征。
新员工入职培训,总会有一堂课是“赵阿姨讲宋氏老故事”。她不讲大道理,就讲宋老实当年怎么踩着三轮车送货,讲林薇楚瑶怎么从茶叶蛋摊子起步,讲宋氏“诚信、团结、不忘本”的家风是怎么一点一滴形成的。这些真实的故事,比任何企业文化手册都更能打动人心。
老员工们则把她这里当成了“精神港湾”。工作上遇到瓶颈了,生活上遇到坎了,都愿意来她这里坐坐,喝杯她泡的茶,听她说几句暖心窝子的话。往往聊完之后,心里的疙瘩就解开了,干劲又回来了。
连杨帆都感慨地说:“赵阿姨这个‘工作’,创造的价值无法用KPI衡量。她维系的是企业的魂,凝聚的是人的心。”
生命的宽度
秋天的时候,赵金凤在基金办公室组织了一次特别的“团圆宴”,邀请了所有受过基金帮助的员工家庭。大家带着自家做的拿手菜,聚在集团食堂,像一大家子人一样热闹。
席间,刘师傅带着已经康复出院的妻子,一定要给赵金凤敬酒。刘师傅哽咽着说:“赵大姐,宋总走了,可您把他的仁义接过来了。有您在,咱们就觉得,宋氏还是那个有温度的宋氏!”
看着那一张张充满感激和希望的脸庞,赵金凤的眼眶湿润了,但心里却无比充实和欣慰。
她终于找到了告别悲伤、安顿余生的最好方式。她没有活在回忆里,而是将回忆里的爱与责任,化为了照亮他人的灯火。
宋老实走了,带走了她生命的一部分长度。但在这份新的“工作”中,在与这么多人的联结与付出中,她找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宽度和深度。
她不再是那个只能被儿女照顾、沉浸在丧夫之痛中的老人,她是“赵阿姨”,是宋氏员工心里的“定海神针”,是宋氏精神活的传承。
夜深了,赵金凤锁上办公室的门,步履从容地走在回家的路上。月光洒在她身上,拉出一道坚定而温暖的影子。
她知道,老头子在天上看着呢。看着这个家,依然和睦;看着这个企业,依然仁心;看着她,没有让他失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