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4章 谁在替我们老

工单状态:未完成。

因当事人突发脑溢血入院,后续移交他人处理,最终拖延半月才修好。

“这不是梦……”阿守喃喃,“她是借我的手,把没做完的事做完。”

他低头看着那行字,指尖发麻。

仿佛某种更古老的东西,正通过他的身体,在时间的裂缝里传递信息。

而在回民街深处的地窖,李咖啡依旧闭目静坐。

缠绕他手臂的锈线开始缓缓剥离,如同蜕皮,透明如蝉翼,在昏暗灯光下几乎看不见。

他在做梦。

梦里没有画面,只有声音。

一声极轻的划动——指甲在金属扶手上缓慢描摹,一笔,一横,再一竖。

是“听”字。

他认得这个声音。

三年前每个雨夜,她都会这样写字,怕吵醒别人,又怕自己忘记要说的话。

他本能地抬起右手,掌心朝上,像从前无数次那样,示意:我在听。

就在这一瞬,双碑纹路剧烈震颤,青金丝光芒暴涨,随即骤然熄灭。

终南山气象站内,大风死死盯着屏幕——风速计归零,气压稳定,可空气中形成一个直径约三百米的静音区,持续整整一分钟。

“像有人捂住了世界的嘴。”他颤抖着记下观测日志,“但心跳声特别响。”

地窖中,李咖啡睁开眼。

他望向墙上那幅褪色的照片——雁子站在社区门口,抱着文件,皱眉看着镜头。

他曾调了七十二杯特调,只为让她笑一次。

可最后那杯“凉咖啡”,她喝完转身就走,连温度都没抱怨。

他抬起手,看着掌心。

那里什么都没有。

可他知道,刚才那一刻,她“听”到了他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双碑沉默矗立,锈线微光渐隐。

而在城市另一端,老启戴上老花镜,将一份厚厚的文件装订成册。

封面上印着黑体字:《西安城市记忆保护名录》(草案)。

他翻开目录,在“城墙东段双碑”条目下,停顿良久。

笔尖悬在纸上,迟迟未落。

窗外,一缕晨光穿过云层,落在碑的方向。

他终于写下:

命名暂缺,功能定义为‘记忆生态初始场’。

第368章 谁在替我们老(续)

文化局会议室的灯管嗡嗡低鸣,老启将《西安城市记忆保护名录》草案轻轻推过长桌。

封面压着一缕从城墙带回来的锈屑,风吹即散,却沉得压住了整个房间的呼吸。

“双碑?”局长翻到条目页,眉头微蹙,“连名字都没有?这怎么入库?媒体问起来,总不能说‘那个没名儿的石头’吧。”

老启没答。

他望着窗外,云层低垂,像一块浸了水的旧布,沉沉覆在古城上空。

他知道那两块碑不在文物名录里,也不在任何测绘图上——它们是活的,会呼吸,会传递,会在夜里把人的执念刻进纹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