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嗨,甭提了。我这人懒,你们是知道的。当这个村干部,我就动动嘴皮子,具体事儿,那不得让大队长、让老知青、让社员们去干嘛。”
他喝了口酒,慢条斯理地开始讲:“三月初,去公社接那八个新知青,我就料到这帮娃娃心气高,不好弄。
去的时候,我把老知青苏成带上了。苏成你们记得吧?就是去年分到我们村那个上海娃,来的最早,现在在瓦罐窑干得可好了,算是老资格了。”
“到了公社,一看人,好家伙,三个东北来的,两个男的,叫赵大虎、王猛,人高马大,跟半截黑塔似的;一个女的,叫李红霞,嗓门也亮,看着就彪悍。
还有两个京城的,男的李卫东,女的周萍,说话带着京腔,眼神里透着股劲儿。剩下三个是湘省来的,两女一男,叫吴芳、孙丽、陈小明,看着秀气些,不太吱声。”
“苏成是老知青,在村里吃过苦,一看这阵势,就晓得来的都是心高气傲的主,他跟新来知青的说:‘咱村条件艰苦,平日里吃的多是粗粮,玉米面窝头能有吃就不错了。
趁今天在公社,大家有钱有票的,赶紧去粮站买点细粮,像白面、大米啥的,再买点肥皂、牙膏这些零碎,不然等到了村里,再想出来买,费时费力还不安全。’”
王满银模仿着当时的情景,手指在桌上点了点:“那赵大虎当时就瓮声瓮气地说:‘先去看看再说!国家规定拨给我们的口粮有三分之一细粮呢,别想糊弄我们!’李卫东也抱着胳膊在一旁帮腔。
结果呢,就吴芳、孙丽、陈小明这三个湘省娃娃听劝,跟着苏成去买了些大米和生活用品。东北和京城那五个,梗着脖子没动。以为没人敢欺负他们,没有敢扣他们口粮。”
“回去的时候,两辆驴车坐得满满当当。到了村,把他们往早就收拾出来的那几孔旧窑洞一带——就是村西头那几口废窑,我们给简单修缮了下,刮了墙,盘了炕,糊了窗纸——好嘛,那几个当时就炸锅了!
赵大虎指着窑洞说这是‘破庙’,周萍捏着鼻子嫌有味儿,李卫东嚷嚷着要换好的窑洞,几个人把苏成围在中间,七嘴八舌,唾沫星子都快把他淹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