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战开始后,资源愈发紧张,军粮供应朝不保夕,士兵长期处于饥饿边缘,身体素质自然每况愈下。
尤其是捌陆军部队。
敌军不断实施“三光政策”,轮番清剿根据地,破坏农田、焚毁村庄,致使许多战士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满足,更别提系统性的军事训练了。
能量摄入不足,体力消耗却极大,导致大部分抗曰战士身形瘦弱、面黄肌瘦,成了那个年代常见的兵员状态。
曰本人个子虽矮,但饮食结构合理,营养充足。
因此在体格和耐力方面,往往占据明显优势。
相比之下,我方士兵不仅身材单薄,装备也远远落后。
这也正是抗战初期敌我战力悬殊的重要原因之一——胜利往往要用巨大的牺牲去换取。
苏墨望着眼前茁壮成长的麦苗,语气坚定地说:“我相信,这样的日子很快就会过去。”
独立营之所以能坚持高强度训练,全靠苏墨从敌人手中多次缴获大量粮食,才得以维持全体士兵的能量供给。
否则谁也不敢如此挥霍训练。
实事求是地说,只要能让战士吃饱穿暖,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,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必然大幅提升。
随着独立营持续扩编,兵力不断增加,对粮食的需求也将日益增长。
而苏墨所有的希望,此刻正寄托在这片生机勃勃的麦田之上。
众人参观完试验田后,便各自分散,在根据地内随意走动游览。
天色渐晚。
苏墨返回了营部。
周卫国推门而入,语气急促:“营长,消息有了!你让我派一个班去白家村找那个会长要白面,咱们一番施压后,他总算松口,说能帮我们弄来,但得等到今天晚些时候。
我们的战士一路暗中跟着他,结果发现这人直奔虎亭据点,果然是去找小鬼子搬救兵去了。
营长,你料得一点没错——这家伙就是个汉奸!”
苏墨听完,微微颔首:“看来,大鱼要浮出水面了。”
结合目前的情报,他已经基本断定,剧情正沿着《亮剑》的轨迹推进。
换句话说,曰军的战地观摩团,很快就会出现在灵阳山区。
好戏即将开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