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算……算是小改动吧。”刘光鸿挠挠头,指着旁边资料。
“我让周学长帮忙把您以前的教案拆分,把难点都做成模型,接下来分组,谁哪块弱就盯着那块模型。这样大家提升飞快!”
方杰看着那些模型,眼睛突然干涩起来,他做的也不是无用功。
刘光鸿使用的东西,有他画废的图纸、用旧的游标卡尺,甚至还有他当年带实习生时摔断的水准仪的支架,刘光鸿居然变废为宝,改造成了教具。
“你为什么可以那么快知道他们弱在哪?”方杰的声音有点哑。
“看他们提问,其实不但学生需要总结,老师也要,这是统计表格,通过表格,不断筛选问题,就能快速知道答案。”刘光鸿笑了。
“比如赵磊总问‘这图从哪个角度看才对’等空间问题,我们就可以从图里面知道他空间感差;这个林晓每次都问‘是不是必须这么算’,就是否定型人格,得让她多动手,才敢肯定答案,让手比脑子快。”
方杰再次沉默,他教多年书,总觉得只有不努力的学生,想不到也有不努力的老师。有时候不是学生学不会,不用功,而是老师传输知识不进脑子。
“对了方院长,”刘光鸿突然想起件事,“我发现好多同学卡在初级工程师的坎上就不动!”他从包里掏出个笔记本,上面画着许多张思维导图。
“我把知识点重新分了分,基础的、进阶的、冷门的,标得清清楚楚。这样他们考中级工程师就用得上的,我们掰开揉碎了讲,不用担心他们是不是走捷径。”
“这样不是对国家不负责吗?以后出去后,不就成书呆子?”方杰有些疑问。
“其实他们大部分潜力如此。不如让有潜力肯努力的人继续学习,像学校里研究生,不就是很好平台,到时候给他们弄一个在职研究生,欢迎他们随时回来学习和答疑,而学校教授也可以获得更多实际应用,不至于和社会脱节。。”
刘光鸿这么打算,涉及到以后一项计划,做铺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