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年轻姑娘们听说能学做新样式衣裳,还能拿工钱,挤破头来报名。
刘光鸿亲自坐镇面试,不看出身,只看手艺,拿起布块能剪出花样的,会用针线缝出细边的,甚至能把旧衣服改出新意的,都收下,再不济弄个临时工给她们。
“李姐,你这盘扣打得真精致!”刘光鸿看着位中年妇女手里的鸳鸯扣,赞不绝口,“以后你就负责中式服装,比如唐装,旗袍等的细节设计。”
“小赵姑娘,你居然会画设计图?”见个年轻姑娘递上本画满裙子的本子,他更惊喜,就让她到这儿当设计师助理,保准让她的才华有用武之地!
最让人意外的是,他还招几个戴眼镜的知识分子,有学美术的,负责画设计图;有懂外语的,负责翻译杂志上的款式说明;甚至还有个学化学的,被他拉来研究染料配方。
“局长,你招这些‘臭老九’干啥?我们不是还有很多年轻人在?”车间主任是汽车局的老人,有点不放心,怕连累刘光鸿。万一出事他们厂子那些福利和优秀设计全部完蛋。
刘光鸿指着正在翻译杂志的姑娘,“她们有知识,懂审美,正是纺织车间需要的。再说,凭本事吃饭,咋就成‘臭老九’,难道还歧视大学生,我就是交大毕业的!”
车间主任连忙道歉,说上好话,还说要把家里老婆带过来和她们一起工作。
刘光鸿拍拍身边大哥的肩膀,“以后她们就是服装设计部的‘智囊团’,谁敢说闲话,让他来找我。”
刘光齐点头,接着还拉上车间主任他们开始研究怎么调整生产线,毕竟到时候还要抓刘光鸿这个技术大拿改装生产线,毕竟国外的生产线不太适合国人的习惯。
而且刘光鸿已经委托娄晓娥接几个港城的单子,虽然不大,但好歹是进项,第一笔生意可不能黄,关系到刘光齐的正处之路。
那边还在谈笑的年轻设计部姑娘们,一看是大黑脸的厂长刘光齐,连忙进入工作状态。
因为刘光齐可严格,有几个家世好的,已经被训哭好几次,可惜对方一听是刘光鸿亲大哥,连忙要求自家闺女好好学习,要不就滚回家下乡或者嫁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