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性情相貌

解析:

提出“五行衰旺+神煞+纳音”的综合断命法,突破单一五行论的局限。

“生旺主长大,死绝主矮小”的论断,基于“气盛则形充,气衰则形敝”的中医理论,与五行生克直接关联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“煞临则从煞断”的灵活性,体现命理推断“通变”的原则,如凶煞(如孤辰寡宿)可凌驾五行常态。

针对“日时主本五行”的论断,强调日为命主、时为归宿,故日时五行对性情影响最直接。

“入格生旺”的正面特质(如“豁达大度”“好施与”)与“不善终之患”的警示,体现命理“盛极必衰”的辩证思维,如火旺生燥,易致不测。

原文:

若命入贵格而逢死绝者,主为性寡合,机深意密,多疑多忌,动拘礼节,谨顾行止,修饰仪貌,常自检约,不妄设施,防有阴谋之患。

若小人之命已入贱局而逢生旺者,主性气无常,不自检束,为事不顾危亡,好斗争,恃强压弱,亲近恶党,不事家业,必竟不得善终,

死绝则为性淫邪,动必巧伪,畜缩执拗,举动修饰,专美言词,好自矜炫,临事无断,少是多非,一生无立。

译文:

若命入贵格但五行死绝,主人性格孤僻、心机深沉,多疑多忌、动拘礼节,谨言慎行、注重仪表,常自我约束、不妄作为,但需防遭人阴谋算计。

若小人之命入贱局却五行生旺,主人性情无常、不加检点,行事不顾危亡、好勇斗狠,恃强凌弱、亲近恶党,不事家业,终究不得善终。

若五行死绝且入贱局,主人性情淫邪、行为巧伪,懦弱执拗、故作姿态,专好花言巧语、自我夸耀,临事无决断、是非不分,一生无所立足。

解析:

“贵格死绝”的矛盾状态(如“寡合”与“谨礼”并存),体现“形旺而气衰”的命理冲突,如金贵却死绝,外恭而内疑。

“贱局生旺”的负面特质(如“恃强压弱”),暗合“小人得势”的社会隐喻,五行生旺反成“为恶”的助力,需结合神煞(如劫煞)强化判断。

“死绝+贱局”的叠加效应,导致“淫邪”“巧伪”等极端负面性情,体现五行气绝则“性失其正”的原理。

“畜缩执拗”(懦弱又固执)的矛盾性格,源自五行衰绝时“气乱神昏”,如木死绝则既无刚直又失温和,只剩偏执。

原文:

《宰公要诀》云:“志高量远,盖因水处深源,笃信守仁,只为土成山岳,仁慈敏厚,木成甲乙之方,性速辨明,火应丙丁之位,誉高义重,因金归合庚辛处。于中者,正性不移,或盛或衰,性情变易。”

“水乘衰败,性昏无赖,土力太微,蔽执寡用,木归蹇地,太柔而治事无规,火数未兴,小辨而太伤无决,金当浅薄,虽义而有始无终。是五行得地失地,太过、不及,皆能为凶也。”

译文:

《宰公要诀》说:“志高量远,因水处深源;笃信守仁,因土成山岳;仁慈敏厚,因木居东方;性速辨明,因火居南方;誉高义重,因金归西方。五行居中(土)则品性端正不移,若或盛或衰,则性情随之变化。”

“水逢衰败则性情昏昧无赖,土气微弱则偏执寡断,木处困地则太过柔弱、治事无规,火运未兴则虽善辨而好伤无决,金气浅薄则虽守义却有始无终。此乃五行得地或失地、太过或不及,皆能致凶。”

解析:

引用文献以五行方位强化性情论:水处北方深渊故“志高”,土成山岳故“笃信”,木居东方(甲乙属木)故“仁慈”,火居南方(丙丁属火)故“性速”,金居西方(庚辛属金)故“义重”。

“于中者正性”强调土居中央、平衡五行的关键作用,与前文土主“信”的论述呼应。

以“水衰昏昧”“土微蔽执”等具体表现,阐释五行失衡的危害,呼应前文“太过不及皆为凶”的总论。

“木蹇太柔”“火衰无决”等描述,将五行方位(如木主东方,蹇地指衰位)与性情缺陷直接关联,体现“地脉影响气脉”的命理逻辑。

原文:

《子平赋》云:“美姿貌者,木生于春夏之时。无智识者,水困于丑未之日。性质聪明,盖为水象之秀。临事果决,皆因金气之刚。五行气足,体必丰肥。四柱无情,性多顽鄙。”

《指迷赋》云:“文章明敏兮,定须火盛。威武刚烈兮,乃是金多。木盛则怀恻隐之心,水多则抱机巧之智。至土之性,最重为贵。”

《广信集》云:“凡命五行生旺者,好事华饰,胸中无物,亦主好色,火命尤紧。死绝相克墓者,多好禅道,归根复本也。”

张白先生云:“绝五位五般情:金主义,自绝则寡义,木主仁,自绝则不仁,水主智,自绝则失智,火主礼,自绝则无礼,土主信,自绝则寡信。凡五行,如先生旺,后死绝,则为多鄙。”

《壶中子》云:“言词狡猾,诞时合值六虚。”

六虚住处曰谩语神,凡人得之,心好撰饰,虚词并重,遇者必狡猾,平生妨克尊亲,漂流他国,作事多虚声。

译文:

《子平赋》说:“姿貌美丽者,因木生于春夏;智识匮乏者,因水困于丑未日。性情聪明,因水象灵秀;临事果决,因金气刚健。五行气足则体态丰肥,四柱无情则性情顽鄙。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《指迷赋》说:“文章明敏需火运旺盛,威武刚烈因金气充足。木盛则怀恻隐之心,水多则有机巧之智,土之性以厚重为贵。”

《广信集》说:“五行生旺者多喜好华饰、胸无城府,亦主好色,火命者尤甚。五行死绝、相克或入墓者,多好禅道,因五行归根复本。”

张白先生说:“五行自绝则失其性:金自绝则寡义,木自绝则不仁,水自绝则失智,火自绝则无礼,土自绝则寡信。若五行先旺后绝,主为人鄙陋。”

《壶中子》说:“言词狡猾者,多因出生时逢‘六虚’。”

六虚处有“谩语神”,凡人遇此,心好粉饰、虚词连篇,必狡猾善诈,平生妨克尊亲,漂流他国,行事多虚张声势。

解析:

《子平赋》强调“时节”对五行的影响(如木生春夏则旺,主貌美),与前文“旺相休囚”论呼应;“水困丑未”(丑未属土,土克水)故智识被困,体现五行相克原理。

《指迷赋》将五行与才华(火盛主文敏)、气质(金多主威武)绑定,“土重为贵”再次凸显中央土的“中正”属性。

《广信集》提出“生旺主华饰好色”的悖论,因五行过旺则“气浮”,如火旺则性燥易淫;“死绝主禅道”则因五行衰绝近于“归寂”,暗合道家“反者道之动”的思想。

张白先生的“自绝失性”论,以五行本德(仁义礼智信)为参照,强调五行气绝则品性沦丧,“先旺后绝”则如“江郎才尽”,终致鄙陋。

以“六虚逢谩语神”的神煞论补充五行体系,说明命理中除五行外,神煞亦能影响性情(如狡猾);“妨克尊亲”“漂流他国”的推论,将命理与命运轨迹结合,体现古人“天人感应”的整体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