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2章 后海家宴聆圣训 反腐肃奸再扬鞭

太上皇微微颔首,话锋一转,语气变得更加深沉:“然,国之蛀虫,又何止于贪腐?内奸卖国者,其害更烈!”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痛楚,仿佛想起了明末那些引清兵入关、或是拥兵自重、见死不救的将领官僚。

“历史上,多少坚城的陷落,多少强大军队的溃败,并非败于敌军之强,而是败于内部的背叛与瓦解!敌人往往利用内奸,里应外合,使得铜墙铁壁顷刻崩塌。故而,在惩治贪腐的同时,对这等吃里扒外、卖国求荣之徒,更须毫不手软,除恶务尽!一经发现,无论其身处何位,有何背景,皆应以叛国罪论处,株连家族,以儆效尤!”

光武帝目光一凝,斩钉截铁地应道:“孩儿谨记! 对内奸国贼,绝无姑息之理!”

太上皇看着他,眼神中流露出赞许,但似乎言犹未尽。他沉吟片刻,说出了更为核心,也更为尖锐的执政理念:“繁儿,你须记住一句话:‘非我族类,其心必异’。此非狭隘之见,乃是千古血泪教训总结。对待境内外的异族,尤其是那些新附不久、其心未测之族,首要在于立威,在于杀一儆百,使其知惧、知畏!切不可过于怀柔,更不可一味施恩。”

“小人畏威而不怀德。你对他们过于宽仁,他们非但不会感激,反而会视你软弱可欺,滋生野心,甚至伺机作乱。怀柔,有时非但不能安抚,反而会误国! 唯有恩威并施,且威在前,恩在后,让其明明白白地知道,顺从王化,安分守己,则可得赏赐、可享太平;若有异心,图谋不轨,则雷霆之怒顷刻便至,粉身碎骨、族灭种绝亦在所不惜!如此,方能真正震慑宵小,保境安民。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光武帝听到这里,心中猛地一凛!父皇这番话,分明是意有所指,难道是对自己南巡时,尤其是在处理爪哇事务上实行的政策有所不满?自己虽然处置了历史积案的元凶,但整体上还是以招抚、安定、发展经济、推广王化为主,并未进行大规模的清剿或株连。莫非在父皇看来,这……太过手软了?

他小心翼翼地问道:“爹爹,您的教诲孩儿明白了。如此说来,在爪哇处置昔日暴乱元凶一事上,孩儿的手段……是否仍显宽仁了些?未能完全立威?”

太上皇王凌缓缓点了点头,目光如炬:“涉及暴乱,关乎统治根基,关乎汉民安危,原则只有一条:宁可错杀,不可错放!一有苗头,必须如雷霆般扑灭,斩草除根,不留后患!尤其是对那些首恶和骨干,无论过了多久,都要揪出来明正典刑,其家族亦要连根拔起,使其再无作乱之资本与人心!”

“你处置了首恶,固然是好,但对其族裔、其党羽,是否监控到位?是否使其彻底丧胆,再不敢生异心?这需要持续的高压和警惕。切莫行妇人之仁,须知,对叛乱者的仁慈,就是对忠诚子民的残忍。”

光武帝神色肃穆,将父亲的每一句话都深深烙印在心中:“孩儿明白了!谢爹爹教诲!”

这番父子间的对话,远非简单的家常闲谈,而是两位帝王——一位是开创者,一位是继承开拓者——关于统治哲学、民族政策和帝国安全最核心层面的交流与传承。光武帝深知,父亲的话语或许极端,但却是在明末乱世和清初高压统治下得出的血泪经验,有其深刻的现实考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