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周正青在这里目睹这一幕的话,一定会感慨一句,电视剧里演的某些不符合常理的地方,也不全是假的,真的有这样的猛人啊!还真有人能做到子弹绕着走啊!
“好样的!”阵地上爆发出欢呼声。
然而日军并没有因损失两辆坦克而退缩,反而更加疯狂地进攻。
特别是在碉堡群方向,日军不惜代价地发起一波波冲锋,企图摧毁这些坚固的防御支点。
战斗最激烈处,日军甚至冲到了碉堡跟前,用手榴弹和炸药包攻击碉堡射孔。
守军则用刺刀,工兵铲与敌肉搏。
杨大山所在的3号碉堡射孔被炸毁大半,日军趁机涌入。
“上刺刀!”杨大山大吼一声,率先拔出祖传的大刀,这把刀是他的曾祖父在太平天国时期使用的,如今又跟着他征战沙场。
碉堡内展开了残酷的白刃战。
湘军士兵挥舞大刀,与日军刺刀相拼。
大比日军刺短,但如果避开日军刺刀,贴身近战的话,势大力沉的砍击,往往能一刀致命!
长,虽然在近战中占尽优势。
但短,也不一定全是劣势。
拼刺刀拼的就是勇气,就是技巧和经验。。。。
而经过淞沪血战的国军精锐,能活下来的,并不缺经验和技巧,勇气那就更不用说了,死人堆里跑出来,还有什么可怕的!
杨大山一刀劈下,一名日军曹长的胳膊应声而断。
李铁柱更是勇猛,大刀在他手中如同活了一般,刀光闪动间,已有三名日军倒下。
但日军源源不断涌入,守军渐渐不支。
幸好援军及时赶到,将突入的日军全部歼灭。
清理战场时,士兵们发现碉堡内已经血流成河,敌我尸体纠缠在一起,难以分开。
夜幕降临时,日军终于暂停进攻。
阵地上暂时恢复了平静,只有伤员的呻吟和偶尔的冷枪声打破寂静。
陶柳师长亲自巡视前沿阵地。
看着伤亡惨重的部队,这位硬汉也不禁动容。
在3号碉堡,他看到了正在包扎伤口的杨大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