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3章 皇室清丈动作

自从当日醇亲王载沣同张县知事、土地清丈局赵局长三方就土地清丈商业清理事宜达成一致后,三方各自快速部署行动又互相配合。

1912年6月上旬,天津卫的盛夏已至,蝉鸣裹着暑气渗进醇亲王宅院的书房。

醇亲王载沣放下朱笔,指尖在《津门土地清丈细则》的批注上停顿片刻——这份由张县知事、土地清丈局赵局长与他三方共同签署的文书,墨迹未干,却已注定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搅动整座天津卫的暗流。

“王爷,张县知事与赵局长那边,可都按商议的意思办了?”管事王忠捧着茶盏,低声问道。

载沣轻啜一口,眼底浮起一丝冷笑:“他们比谁都急。”

载沣并未急于对外声张。

他深知,这场土地清丈与商业清理,表面是整顿财税,实则是借机将皇室被隐匿的产业、皇商们挂靠内务府的“寄顿银两”与“特许田产”一一浮出水面。

书房内,他召来管事王忠,低声询问:近日来,除却皇商之事,让你协助二位会计司官员,盘查皇室,内务府直辖产业进度如何?

回王爷,据奴才所知,各处产业皆已清点妥当,就差最后收尾了。

嗯,做的好。

那你就尽快协助他们完成收尾事宜,完成的第一时间向本王汇报,并让他们来见本王。

此行的重中之重咱们还没开始呢!

奴才晓得了!这就去办。

……

1912年6月初,天津卫的晨雾还未散尽,内务府会计司官员王文韶与赵启明便已带着一队人马,踏进了位于英租界边缘的皇室直辖货栈。

二人随时根据内务府直辖产业的规模性质,携带不同的人员,有账房先生、洋人买办、洋人会计各有所不同。

自从抵达天津当日,二人领着人封存了皇室内务府各处直辖产业后,便日夜不停的盘查各处产业的货物情况。

……

货栈大门上仍挂着“内务府”的木牌,却已被洋买办们贴上了封条,几名怡和洋行的会计正手持账簿,核对货仓里的存货。

王文韶身着官服,面色凝重,指尖在账册上轻轻敲击:“赵兄,这处产业这些年的货物,可都在这几处货栈里了。”

赵启明点头,压低声音:“洋人盯得紧,咱们得快。”

货栈内,灯光昏黄,几名伙计正忙着清点货物。

洋买办约翰逊叼着雪茄,站在一旁监督,两名怡和洋行的会计则拿着清单,逐一核对货物的数量、成色及估略价值。

“这批瓷器,共三千件,成色上乘,按市价估算,约值一万二千两。”一名会计高声念道。

约翰逊皱眉:“一万二?太低了,上个月我在上海见过类似的,卖到一万五。”

赵启明冷笑:“约翰逊先生,这是皇室的产业,不是你们怡和洋行的货栈。我们按成本价估算,已经很客气了。”

王文韶则不动声色,对身旁的管事吩咐:“把明细都记下来,尤其是成色有问题的,单独列出来。”

各处产业的清查持续了整整多日,王文韶与赵启明日夜轮班,确保每一笔货物都被仔细核对。

他们不仅要确认数量,还要评估成色——有些绸缎因存放多年,已出现褪色;有些茶叶因受潮,香气大减;而瓷器则多有磕碰,需单独估价。

清查的同时,王文韶与赵启明还需代表皇室产业,与相关洋行进行周旋。

怡和洋行、汇丰银行等外资机构,早已对皇室的产业虎视眈眈,试图以低价收购或抵债。

汇丰银行的代表直言不讳:“王大人,皇室此处产业的债务,我们可不会轻易放过。这些产业,若不能尽快变现,恐怕……”

王文韶神色不变:“汇丰的诚意,我们明白。但皇室的产业,自然有皇室的定价。若贵行不愿合作,大可另寻买家。”

赵启明则补充:“况且,这些产业中,有不少是皇室特许经营的,若强行处置,恐怕对贵行的声誉不利。”

洋行代表们虽不满,却也不敢逼得太紧。毕竟,皇室虽已退位,但余威仍在,加上醇亲王载沣在背后支持,他们不得不谨慎行事。

与此同时,醇亲王载沣派管事王忠前来协助,并传达了明确的命令:“加快进度,务必尽快完成皇室产业的清查,准备随时进行皇庄土地清丈事宜。”

王文韶与赵启明不敢怠慢,立刻加快了手中的工作。他们不仅加快了货栈的清点,还连夜整理账册,将所有产业的价值、债务、抵押情况一一列出,呈报给载沣过目。

王忠每日往返于王府与货栈之间,向载沣汇报进展:“王爷,今日已清点完英租界的两处货栈,货物总值约十五万两,其中成色完好的占七成,其余需折价处理。”

载沣点头:“嗯,洋人那边怎么说?”

“怡和洋行还想压价,但被赵启明顶回去了。”王忠低声道,“不过,汇丰银行似乎对皇室的几处茶庄很感兴趣,想以债抵股。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载沣冷笑:“债抵股?他们想得美。告诉赵启明,茶庄货物都能动,但都得顾及皇室的脸面。”

在王文韶、赵启明与王忠的紧密配合下,皇室产业的清查工作进展神速。

短短两日,便完成了英租界、法租界及天津卫城内主要产业货栈的盘点,所有货物的数量、成色、价值均被详细记录,债务与抵押情况也一一厘清。

暮色四合,醇亲王宅邸的书房内,烛火摇曳。

王文韶、赵启明匆匆踏入书房,两人脸上带着办妥差事的如释重负,又夹杂着即将面对重头戏的微妙兴奋。

王爷,两人拱手行礼,声音恭敬而沉稳。

赵启明向载沣复命时,沉声道:“王爷,皇室直辖产业已基本清查完毕,总值约四十万两,其中可变现的约三十万两,其余需折价或等待市场回暖。”

醇亲王载沣端坐在太师椅上,手中捧着一盏清茶,闻言后微微颔首,眉宇间浮现出一丝欣慰。嗯,如此甚好。他轻啜一口茶,目光深邃,这些个掌柜的,终究还是明白分寸的,没有过多找寻你们的麻烦。

他放下茶盏,语气沉稳而从容:天津皇室内务府直辖产业的账目问题,本王已另行安排。已聘请数位专业账房算数先生,专司其责,清理核算。此事,就不劳二位费心了。

王文韶与赵启明对视一眼,心中皆明白,载沣这是将烫手的山芋做出了另外安排,同时也是对他们前期工作的一种肯定。

王文韶与赵启明向醇亲王载沣复命后,载沣微微颔首,神色间透着几分欣慰。

二位办事得力,本王甚是满意,有二位如此效忠皇上太后,实乃大清之幸。

载沣满意地点头:“很好,接下来,该轮到皇庄了。”

王文韶与赵启明心中了然——这才是真正的重头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