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6章 颓废的赵恒

说完,赵恒也不再看众人的反应,拖着沉重的步伐,转身便走。留下一众大臣面面相觑,有的面露无奈,有的暗自叹息,还有的仍心有不甘,却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皇帝离去的背影。

待赵恒离开后,大臣们又小声议论起来,但此时已没了刚才激烈争吵的劲头。李邦彦无奈地摇摇头,对众人说道:“既然陛下已做决定,诸位便遵旨行事吧。当务之急,是尽快派人将旨意送往光州,告知关将军等,让他们与梁山军协商和谈具体事宜。” 众人纷纷点头,各自领命而去,只是每个人心中都沉甸甸的,仿佛预感到宋国的未来,将因这一决定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赵恒失魂落魄地回到后宫,径直走进寝宫,随手挥退了一众宫女太监。他独自一人呆坐在床边,眼神空洞,仿佛整个世界都已崩塌。

许久,豆大的泪珠从他眼眶中滚落,顺着脸颊肆意流淌,洇湿了龙袍的领口。他的肩膀微微颤抖,压抑的哭声在空旷的寝宫中回荡。此刻的他,哪还有半点帝王的威严,全然是一副被命运击垮的模样。

赵恒满心皆是悔恨。他恨自己当初为何如此草率地决定出征梁山,轻信了那些所谓的捷报,以为胜利在望,却不曾想换来的是二十万大军灰飞烟灭的惨痛结局。他悔自己没有看清局势,高估了宋军的实力,低估了梁山军的勇猛与智谋,致使宋国陷入如今这般绝境。

他想着列祖列宗打下的江山,在自己手中竟面临如此危机,要割让北方土地,送出巨额岁币,还要销毁战船,这无疑是自断臂膀,宋国的尊严与荣耀在这一刻被狠狠践踏。而这一切,都是他的决策失误所致,他觉得自己愧对祖宗,更无颜面对天下百姓。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赵恒颓唐地低下头,双手无力地垂在身侧,仿佛连抬手擦拭泪水的力气都没有了。他的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无助,曾经的雄心壮志早已烟消云散。如今,他只能被迫接受梁山的苛刻条件,以换取暂时的安宁,可未来的宋国又将何去何从,他却毫无头绪,满心的迷茫与恐惧如潮水般将他淹没。

“来人,上酒!”赵恒声嘶力竭地吼道,此刻的他,满心的痛苦与无奈,仿佛只有借酒才能稍稍驱散心中那如影随形的愁绪。

不多时,几个宫女战战兢兢地端着酒壶、酒杯快步走进寝宫。她们低着头,不敢去看赵恒那布满泪痕、憔悴不堪的面容。将酒具放置在桌上后,便匆匆退下。

赵恒摇摇晃晃地起身,趔趄着走到桌前,一把抓过酒壶,也不用酒杯,直接对着壶嘴猛灌起来。辛辣的酒水顺着喉咙流下,呛得他剧烈咳嗽,但他却丝毫不在意,只是不停地大口吞咽着,似乎想要用这强烈的刺激来麻痹自己的神经。

酒水顺着他的嘴角溢出,打湿了前襟,可他浑然不觉。他一边灌着酒,一边喃喃自语:“朕的江山……朕的子民……朕为何如此无能……”话语间满是自责与悔恨,声音带着哭腔,在寂静的寝宫中显得格外凄凉。

随着酒意上涌,赵恒的眼神愈发迷离,身体也渐渐支撑不住,瘫倒在椅子上。但他仍死死抱住酒壶,仿佛那是他此刻唯一的依靠。在酒精的作用下,他的脑海中不断闪过出征前的雄心勃勃、战场上的惨烈厮杀以及朝堂上大臣们的争论,这些画面交织在一起,如同噩梦般缠绕着他,让他痛苦不堪。而他,只能在这无尽的痛苦与悔恨中,借酒消愁,等待着不知是福是祸的未来。

三日过去了,赵恒就像被抽走了灵魂一般,将自己彻底封闭在寝宫内。连续三日,他未曾踏出寝宫一步,仿佛外面的世界与他毫无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