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为民静静地听着,笔不停地写着,眼眶也有些发红。“那后来呢?您是怎么从游击队转到村里,带领村民种地的?”
“抗战胜利后,我就回村了,”谢文东笑了笑,“队长说,和平年代,种好地、让大伙吃饱饭,也是为国家做贡献。刚开始村里的地收成不好,我就去镇上请教农技员,又领着大伙修水渠、改土地,慢慢就好起来了。”
这时,刘桂兰端着一碗炖土豆出来,插嘴道:“李记者,你是没见那时候的难处!修水渠的时候,冬天特别冷,渠里全是冰,东子哥带头跳进水里挖泥,冻得腿都肿了,也没喊过一声苦!”
“还有去年修晒谷场,石子不够,他就带领大伙去河里捞鹅卵石,天天泡在凉水里,回来就发高烧,还硬撑着上工!”王秀莲也跟着说。
谢文东看着两人,笑着摆手:“都是大伙一起干的,不能只说我。”
午饭过后,李为民又提出要去合作社看看。合作社里,几个村民正在买盐和火柴,负责人见谢文东来了,连忙迎上来。李为民四处看了看,指着货架上的粮食和日用品,问道:“谢同志,合作社的物资都是您负责协调的吗?”
“是大伙一起商量着来,”谢文东说,“以前村里买东西得去镇上,路远又不方便,我就跟公社申请,办了这个合作社,让大伙在家门口就能买到东西。”他说着,看向一个正在买布料的妇人:“三婶,这布料是给丫头做衣裳的?”
那妇人笑着点头:“是啊,东子哥。多亏了合作社,这布料比镇上还便宜点。”
李为民趁机走过去,跟那妇人聊了起来。妇人打开了话匣子,不停地夸谢文东:“东子哥是个实在人,啥都为大伙着想。前年我家丫头考上了镇上的学,没钱交学费,还是他帮衬的。不光是我家,村里谁家有难处,他都伸手帮。”
从合作社出来,李为民又跟着谢文东去了之前修的晒谷场。晒谷场上,几个村民正在翻晒麦子,金灿灿的麦子铺了一大片,看着格外喜人。李为民举起相机,拍了几张照片,然后转头对谢文东说:“谢同志,我听说您以前被人误会过是‘匪首’?因为抗战的时候,有时候为了获取物资,可能会采取一些比较强硬的手段?”
这个问题有点尖锐,旁边的村民们都安静下来,看向谢文东。谢文东却很平静,点了点头:“确实有过。那时候山里缺粮缺枪,为了给兄弟们找吃的、找武器,我们曾经抢过地主的粮仓。后来解放了,有人就误会我们是土匪。”他顿了顿,看向身边的彩霞,“那时候多亏了彩霞,她一直相信我,还帮我跟村民们解释。”
彩霞的脸颊微微发红,想起那时候的日子。村里有人背后说谢文东是“匪首”,她就一个个去解释,说他是为了抗日,是为了保护村民。有人不相信,她就把谢文东受伤的伤疤露出来,说这些都是跟鬼子打仗留下的。那时候虽然难,但她从没想过要放弃他。
李为民看着两人之间的眼神交流,笑着问道:“谢同志,那您觉得,从以前的游击队战士,到现在的村民带头人,从被人误会的‘匪首’到人人称赞的劳模,最大的变化是什么?”
谢文东沉默了片刻,目光扫过晒谷场,扫过远处的稻田,最后落在彩霞脸上,露出一个朴实的笑:“以前不管是打仗还是抢物资,都是为了活下去,为自己,也为身边的兄弟。现在不一样了,我做的每一件事,都是为了村里的大伙——让他们能吃饱饭,能过上好日子。心里踏实,比啥都强。”
这话简单朴实,却让在场的人都深受触动。李为民点了点头,郑重地把这句话记在本子上,然后举起相机:“谢同志,张嫂子,你们俩站在一起,我给你们拍张合照吧?留个纪念。”
彩霞一下子就脸红了,连忙拢了拢额前的碎发,有些不好意思地看向谢文东。谢文东伸出手,自然地拉住她的手,两人并肩站在晒谷场边,身后是金灿灿的麦子,身前是湛蓝的天空。“笑一个。”李为民说着,按下了快门。闪光灯一闪,将两人的笑容定格在镜头里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接下来的两天,李为民又在村里采访了不少村民,听他们讲了很多关于谢文东的故事。临走的时候,他握着谢文东的手说:“谢同志,您的故事很感人,我回去一定会好好写这篇报道,让更多人知道您的事迹。”
谢文东送他到村口,说:“麻烦你了,李同志。我就是个普通的村民,能为大伙做点事就好,不用太张扬。”
李为民笑了笑:“这不是张扬,是让更多人学习您的精神。等报道发表了,我给您寄几份过来。”
李为民走后,村里的人都议论开了。刘桂兰和王秀莲又来到谢文东家,跟彩霞聊起来。“彩霞嫂子,这下东子哥可要出名了!省报都要报道他,以后说不定还有更多人来采访呢!”刘桂兰兴奋地说。
王秀莲却有些担心:“出名是好,可会不会给东子哥带来麻烦啊?以前就有人误会他,要是报道发表了,再有人说闲话可咋整?”
彩霞手里拿着刚缝好的鞋底,闻言也有些担忧:“我也不知道。东子他不在乎出名,就想安安稳稳地跟大伙一起种地。希望别出啥岔子才好。”
几天后,李为民寄来了报纸。报纸的头版上,印着谢文东和彩霞在晒谷场的合照,照片上的两人笑得格外实在。标题是《从抗日勇士到致富带头人——记农民劳模谢文东》。文章里详细写了谢文东抗日的经历、带领村民修水渠、建晒谷场、种高产稻的事迹,还有他那句“以前为自己活,现在为大伙活”的话。
村民们都涌到谢文东家看报纸,一个个都替他高兴。二柱拿着报纸,激动地说:“东子哥,你太厉害了!都上省报了!”
谢文东看着报纸上的照片,又看了看身边的彩霞,笑了笑:“就是篇报道而已,咱该种地还种地。”
彩霞把报纸小心翼翼地折好,又拿出一块干净的布包起来,然后打开炕头的玻璃板,把报纸压在下面。她看着照片上的自己和谢文东,嘴角忍不住上扬。这是他们俩第一张合照,也是最有意义的一张。
可这份喜悦没持续多久,村里就传来了一些流言。有人说谢文东是想借着报道往上爬,想当干部;还有人说他以前的抗日经历是编的,就是为了博眼球。这些话传到谢文东耳朵里,他倒是没在意,可彩霞却很生气。
“东子,他们怎么能这么说你!你做的这些事,大伙都看在眼里,他们凭啥瞎猜!”彩霞皱着眉,一脸委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