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天干阴阳生死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壬水

壬水喜欢阳土来作为堤岸帮助它,畏惧阴木盗走它的元气而产生忧患。在天上象征云,在地上代表湖泽,被称作“阳水”。它的禄位在亥,亥是池沼、存留的水,叫做“死水”。死水属于刚硬的水,依赖庚金来生,庚的禄位在申,能生壬水,这是五行相互生养的气。到了卯地,卯是花果树木生长的地方,木在卯地旺盛就能克制土,土虚就会崩塌,所以堤岸崩塌,壬水就会流泄,散漫在四周田野,流走而不返回,又被阴木盗走元气,哪能存活呢?所以壬水生于申而死于卯。经书上说“死水横流”,讲的就是这个情况。又说:壬水浩浩荡荡,是有源头的水,汇聚百川而漫流天下,依靠土来作为堤防。如果干支中没有土,必然会漂流四溢,自身衰弱又多遇到火土,反而会出现损耗水源、堵塞水流的吝啬情况。而且壬水喜欢往南方行走,把未、午当作胎养之地,是财禄和暖的地方,长生和归禄之地,没有比申、亥更合适的了,这里是汇聚根本、统合元气的所在,水在这里能找到归宿的缘故。如果财多而身弱,处在这样的地方必然能聚集福气,身旺财少,遇到这样的地方反而会遭受灾祸。即使是强壮的年轻人,也承受不了这样的情况啊。

癸水

癸水在壬水之后,是天干一周阴阳之气结束又开始循环的过渡,所以它作为水,有清浊之分,散布在四方。有润泽向下、辅助土以及滋生万物的功德。在天上象征雨露,在地上代表泉脉,被称作“阴水”。它的禄位在子,子是阴极阳生的地方,是辛金生、庚金死的方位。癸水是活水,活水属于柔软的水,喜欢阴金来生,畏惧阳金使其停滞,希望阴木能疏通它的根脉,阴木疏通了地下的脉络,癸水就能流畅。二月建卯,卯是花果树木,木旺盛土就空虚,癸水才能通达。到了申地,三阴当令行事,否卦掌权,天地不交合,万物不畅通,申中的坤土和庚金会形成围堰,使癸水不能流畅,被困在池沼中,没办法施展作用,哪能再孕育万物呢?所以癸水生于卯而死于申。经书上说“水不西流”,讲的就是这个情况。又说:癸水是雨露阴泽的润泽之水,如果根脉连通亥、子,就能汇聚水流,形成江河。四柱中没有坎、坤(代表水、土),就失去了生旺的根本,最终会导致自身虚弱。命局中有财星、官星,虽然是我能利用的东西,但也不能遇到太多。如果申、子、辰齐全,那么水就汇聚在一起,暗中冲寅、午、戌的火来为用,反而是上等格局。如果明着用寅、午、戌的火,必须自身内外都不弱,得到这样的格局才好。或者出生在深夏,能利用财星、官星,不失去依靠的宫位,主大富大贵。运道再走到西北方位,也不会有太过的嫌疑。

评论说:五行长生的道理,和世间万物是一样的。就好比太阳刚升起的时候,已有光明可以看到,到了中午处在离卦之位时,光明就越发显着了。月亮刚出现的时候,形状宛如蛾眉般纤细,到了十五满月之时,光亮就变得圆满皎洁了。如同人的生命历程,从幼年到壮年,再从老年到死亡,这是自然常理。人刚出生的时候,只是会啼哭、嬉笑罢了,到了壮年才能分辨出贤能还是愚笨,万物都是如此。

甲木生于亥,亥的时令属水,甲木处在这个位置,木在春季时旺盛,到了寅是临官、归禄的状态,甲木处在得势的方位,到午就死亡了。丙火生于寅,寅的时令属木,丙火处在其中,火在夏季旺盛,到巳是临官、归禄的状态,丙火处在得势的方位,到酉就死亡了。庚金生于巳,巳中有戊土,庚金处在其中,金在秋季旺盛,到申是临官、归禄的状态,庚金处在得势的方位,到子就死亡了。壬水生在申,申的时令属金,壬水处在其中,水在冬季旺盛,到亥是临官、归禄的状态,壬水归到得势的方位,到卯就死亡了。戊土生于寅,寅中有火,戊土由此而生。在三阳之时,土地肥沃开始萌动,万物开始生发,这就是戊土生于寅的缘由。土在四季都旺,火和土就如同母子相生一样,所以戊跟随丙,临官、归禄在巳;己跟随丁,临官、归禄在午,由此可见,戊土生于寅,己土生于酉是很明确的了。如果认为戊生于申,己生于卯,那为什么不把壬戊的归禄定在亥,把癸己的归禄定在子呢?后人胡乱编写《拟土歌》,里面有“戊己当绝在巳怀”这样的句子,认为戊生于申,酉为沐浴之地,戌是冠带之地,这样阴阳相互间隔,错得太离谱了!

有人说:五行的长生,有先有母,然后才有子,子又回归母体孕育的说法。唯独土这一行有体和用的分别,它以深厚的德行承载万物。处在中央静止不动的,是土的本体;散布在四方,各自在四季旺盛,这是土的作用。土的本体生于巳,是凭借父母的禄位;土的作用生于申,是继承父母的方位。所以水土都生于申,这是阴阳家的说法,土生于巳,是医家的说法。考察《五星书》,申是阴阳宫,所以水土都生于申,在坤位,水土原本就不相分离,而土随水的源头这种说法,也是有道理的。金、木、水、火四行各自只有一个长生之处,唯独土既长生于寅,又长生于申,一种事物有两处长生。从坤艮土所处的方位来看,坤属西南方位,土到这里能遇到同类,所以说“利亨”。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《壶中子》说:“坤卦所代表的性质厚重,靠积累土而成就万物。”土生于这个方位,确实如此。又说戊土生于寅,寄禄在巳,这是跟随母气而找到归宿的意思。因此土没有固定的正位,孕育万物的方式多种多样,这又有什么疑问呢?

再考察周作所着的《阴阳定论》中说:“乙木生于午,癸水生于卯,辛金生于子,丁火生于酉,这就是所谓的阳死阴生。”却不知冬至的时候正是子水旺盛之时,春分的时候就是乙木旺盛之时,夏至的时候正是丁火旺盛之时,秋分的时候就是辛金旺盛之时,而坎、离、巽、兑分别对应着子午卯酉这些正位。方位是时节固定所在之处,时节是方位的奇妙作用体现,哪里有在死绝之地逢生的情况呢!

有人问:要是真像所说的那样,那么乙木靠什么来生发呢?假如说生于亥,可亥中只有甲木,那甲木又靠什么来生发呢?假如说生于卯,卯中只有乙木。试着用金、火、土、水的例子来辨析,要说阴阳本是一体的。孔子说:“太极生出两仪。”周子说:“阳气变化、阴气融合,从而产生水、火、木、金、土。”朱子说:“万物各自具备一个太极。”这三句话,都是五行的关键所在。按照“万物各具一太极”的说法,那么木作为一种事物也具备一个太极就可以知道了。按照“太极生两仪”的说法,划分出甲和乙,甲是阳气先发动,乙是阴气后静止,这就可以知道了。按照“阳变阴合”的说法,那么甲是一种变化,乙是一种融合,然后才能生出木,这也是可以知道的了。

并不是说甲是一种木,而乙又是另外一种木。甲乙相互依存共同构成木,那么甲本来就不一定非要在卯位旺盛,而卯自然就会成为乙后来旺盛的方位;乙也不一定非要生于亥,而亥自然就会成为甲先产生的地方。由此推及,丙丁相互依存构成火,戊己相互依存构成土,庚辛相互依存构成金,壬癸相互依存构成水,这不是很清楚明白嘛!朱子说:“阴气流行就成为阳,阳气凝聚就成为阴,并非真的有两种相对的事物。”蔡氏说:“东方寅卯属木,辰土生于亥;南方巳午属火,未土生于寅;西方申酉属金,戌土生于巳;北方亥子属水,丑土生于申。”又说:“金、木、火、水、土,各自都有一阴一阳。比如甲就是木中的阳,乙就是木中的阴。从质地角度来说是乙,从气息角度来说是甲,阴气主收敛,凡是聚集、成就的情况,是乙所起的作用;阳气主发散,凡是畅达、挥洒的情况,是甲所起的作用。”由此也能看出“甲不一定主生发、乙不一定有特定生处”的说法了,这些言论足以破除之前说法的片面性,而且符合古人原本论述十天干的含义。

再考察《广录》中的说法:甲是木的枝干,乙是木的根基;丙是火的星宿,丁是火的光亮;戊是刚硬的土,己是柔软的土;庚是金的质地,辛是金的锋刃;壬是水的源头,癸是水的水流。由此可见甲乙同属木只是分了阴阳,并非将其区分为死木、活木两种不同的情况。既然同一种木都是一同生死的,所以古人只有四大长生的说法。现在把阴阳分为两种情况,所以才有了“阳死阴生,阳生阴死”这样的区别。考察陈抟所说的甲木、乙草、丙火、丁灰、戊土、己砂、庚金、辛石、壬水、癸泉的说法,这也是将其分为两种情况。如果不区分,那么官煞、食伤、印绶、枭神、劫财、比肩这些概念,怎么能针对同一种事物却有两种名称,而且吉凶祸福又截然不同呢?给人看命的人,应当以前面所说的为正确的论断依据。

总结:本章节主要讲了。

一、天干阴阳生死的基本概念

阐述十天干有五阳干和五阴干之分,阳干为刚,阴干为柔,且存在生死的区别,就如同自然中母生子后自身衰老去世的规律,有“阳生阴死,阳死阴生,循环逆顺”的变化情况。